浸会简史Henry C. VedderPDF下载,浸会发展史研究

简介:

李肇琳译,亨利·C·维德(Henry C. Vedder, 1853-1935)所著的《浸会简史》(A Short History of the Baptist,1897)是浸信会历史研究的里程碑式著作,以批判性史学视角重构了浸信会发展的全球轨迹。

截图:

浸会简史Henry C. VedderPDF下载,浸会发展史研究插图

目录:

  •    献词
  • 作者序
  •    译者序
  • 绪言
  • 卷上    浸会原则之历史
  • 第一章    新约教会-历史
  • 一    大使命
  • 二    五旬节
  • 三    扫罗归主
  • 四    福音传于外邦
  • 五    宣教事业始于安提阿
  • 六    福音传遍全帝国
  • 第二章    新约教会-组织
  • 一    基于信者浸礼
  • 二    并无婴孩水礼
  • 三    礼仪与职员
  • 四    礼拜
  • 第三章    基督教与该撒
  • 一    基督徒与罗马法律
  • 二    泊伯多雅与斐理吉达的殉道
  • 三    颁赐宽容
  • 四    异教哲人的攻击
  • 五    基督教的护道者
  • 六    虽胜而败
  • 第四章    圣大公教会
  • 一    堕落的徽兆
  • 二    合一的夸耀
  • 三    圣礼之恩
  • 四    临床浸礼
  • 五    婴孩水礼
  • 六    慕道友学道制
  • 七    教牧职权
  • 八    监督的形成
  • 九    苦行主义
  • 第五章    纯正教会的奋斗
  • 一    孟他努派
  • 二    诺非仙派
  • 三    豆那徒派
  • 四    阿利安派
  • 五    阿那他修与正统的胜利
  • 第六章    传福音之基督教的式徽
  • 一    帕提克与爱尔兰
  • 二    东部的福音派
  • 三    波各米勒派
  • 第七章    黎明曙光
  • 一    布里西亚的亚尔诺特
  • 二    萨服那洛拉
  • 三    威克里夫
  • 四    胡司
  • 五    某雷非会
  • 第八章    大龙之怒
  • 一    逼迫的原因
  • 二    逼迫的谬说
  • 三    中世纪异端所发生的效果
  • 四    第四次来特兰议会
  • 五    征讨亚勒比根斯派的十字军
  • 六    异端裁判所的起源
  • 七    其他方法
  • 八    教训
  • 第九章    旧福音派
  • 一    抗议派之前的抗议者
  • 二    彼得不鲁斯派
  • 三    洛桑的亨利
  • 四    洼豆和洼典西会
  • 五    洼典西会的教训
  • 第十章    格瑞伯与瑞士重浸派
  • 一    来源
  • 二    瑞英烈与稣黎支所发起的改教运动
  • 三    重浸派的起源
  • 四    领袖受迫
  • 五    瑞英烈的责任
  • 七    伯尔尼的重浸派
  • 八    矢里赛姆信条
  • 第十一章    日耳曼的重浸派
  • 一    该派的历史被歪曲
  • 二    束高的先知
  • 三    赫米耳
  • 四    顿克
  • 五    他们对政府的看法
  • 六    各政府的逼迫
  • 第十二章    狂热的发生
  • 一    日耳曼佃农的情况
  • 二    封建制度的崩溃与社会革命
  • 三    闵次尔与佃农暴动
  • 四    路得压制佃农的言论
  • 五    贺夫曼与其教训
  • 六    闵斯特的骚动
  • 七    逼迫重浸派的野蛮手段
  • 第十三章    西门斯·门诺与其门人
  • 一    门诺的生活与工作
  • 二    荷兰的宽容
  • 三    门诺的浸礼
  • 四    他们的争论与分裂
  • 五    门诺派在英格兰的情况
  • 六    他们的殉道者部社·诸安特尔俄威特曼
  • 卷下    浸会教会之历史
  • 第十四章    发轫之初
  • 一    斯密兹与阿姆斯特丹的教会
  • 二    他的浸礼
  • 三    教会又回到伦敦
  • 四    普遍浸会的发展
  • 五    最早的教会
  • 六    特殊浸会的来源
  • 七    特殊浸会的来源
  • 八    洒水礼行到一六五三年
  • 九    与分裂派之争
  • 十    一六四四年的信条
  • 十一    基奋
  • 十二    诺利斯
  • 第十五章    争取自由
  • 一    长期国会与内战
  • 二    长老会的宽容
  • 三    保民国期的浸会
  • 四    反对君主
  • 五    第五国运动
  • 六    复国
  • 七    哈礼孙将军
  • 八    詹姆士
  • 九    统一法令与逼迫
  • 十    本仁·约翰
  • 十一    詹姆士第二时浸会的情况
  • 十二    宽容法令
  • 十三    十七世纪时浸会奇特的礼俗
  • 第十六章    二次改教与结果
  • 一    后五十年
  • 二    一六八八年的信条
  • 三    普遍浸会开始堕落
  • 四    最早的联会
  • 五    极端喀尔文派
  • 六    吉尔·约翰
  • 七    宗教生活的低落
  • 八    卫斯理·约翰与其工作
  • 九    对英国教会发生的果效
  • 十    泰罗
  • 十一    富勒耳
  • 十二    克理·威廉与宣教工作的重振
  • 第十七章    十九世纪
  • 一    教会的增加
  • 二    新的宣教国体
  • 三    圣经翻译会
  • 四    荷尔
  • 五    司布真
  • 六    英格兰的开放交通
  • 七    教育
  • 八    六则浸会
  • 九    七日浸会
  • 第十八章    大不列颠浸会
  • 一    威尔士的浸会信徒迈勒斯包威尔
  • 二    最近的历史
  • 三    苏格兰的浸会信徒麦克连哈尔登两弟兄
  • 四    爱尔兰的浸会信徒卡尔逊
  • 五    加拿大的浸会信徒
  • 六    澳大利西亚的浸会信徒
  • 第十九章    殖民地的浸会
  • 一    美利坚浸会史的三期
  • 二    威廉兹·罗哲和他首创的浸会教会
  • 三    克们克和新波特教会
  • 四    邓斯特
  • 五    和谟兹被打
  • 六    波士顿的第一个教会
  • 七    斯克瑞文和查理斯敦的教会
  • 八    中部诸州开始工作的情形
  • 九    费拉特费亚联会
  • 十    南方的浸会教会
  • 第二十章    扩张时期
  • 一    教会世俗化
  • 二    大奋与运动
  • 三    斯密兹·希西家
  • 四    革命
  • 五    爱德华兹
  • 六    教会的进展
  • 七    获得宗教自由
  • 八    向西部拓展的运动
  • 九    拓荒的传道人
  • 十    派克·约翰与国内宣教会
  • 十一    耶德逊与其工作
  • 十二    麦司·路得与三年议会
  • 第二十一章    争论时期
  • 一    新英格兰的神体一位论者
  • 二    美国圣经公会与译本之争
  • 三    美国圣经联合会的组成
  • 四    长期争论
  • 五    萨拉士加议会
  • 六    反公济会的骚动
  • 七    坎伯尔与其信众
  • 八    反奴隶制之争与浸会的分裂
  • 第二十二章    佈道与教育
  • 一    复兴时期
  • 二    州与地方的工作
  • 三    教育机关的发展
  • 四    曼宁与布郎大学
  • 五    纽顿神学院
  • 六    汉弥尔登的教育机关
  • 七    其他学院与大学
  • 八    美国浸会出版会
  • 第二十三章    五十年的进展
  • 一    一八五〇年时浸会的概况
  • 二    五十年间数学的增加
  • 三    教育的进步
  • 四    国外宣教事业的进展
  • 五    国内宣教事业的进展
  • 六    出版会的工作
  • 七    本会财富的比较
  • 八    相反潮流
  • 第二十四章    美国的浸会-杂色浸会团体
  • 一    六则浸会
  • 二    原初自由意志浸会
  • 三    自由浸会
  • 四    分离浸会
  • 五    联合浸会
  • 六    普遍浸会
  • 七    原初浸会
  • 八    预定浸会
  • 九    基督浸会教会
  • 十    七日浸会(安息日浸会)
  • 十一    温布嫩派(神的教会)
  • 十二    河流弟兄会
  • 十三    基督复临会
  • 十四    基督弟兄会
  • 十五    基督联合会
  • 十六    社交弟兄会
  • 第二十五章    其他国家的浸会
  • 一    法国
  • 二    日耳曼
  • 三    瑞典
  • 四    挪威
  • 五    丹麦
  • 六    俄罗斯
  • 七    希腊
  • 八    西班牙
  • 九    意大利
  • 第二十六章    浸会原则之演进
  • 一    教会的性质
  • 二    浸礼之争已告结束
  • 三    交通问题
  • 四    政务分离
  • 五    神学思想的改变
  • 六    前途不可限量
  •    附录
  • 附录一    世界浸联会
  • 一    世界浸联会的重要性
  • 二    世界浸联会的发起人
  • 三    第一次代表大会
  • 四    一九一一、一九二二、一九二八,一九三四的大会
  • 五    一九三九的大会
  • 附录二    世界浸会信徒的现状
  • 一    世界的浸会信徒
  • 二    浸会的宣教会
  • 三    缅甸的浸会信徒
  • 四    印度的浸会信徒
  • 五    菲律宾的浸会信徒
  • 六    刚果的浸会信徒
  • 附录三    浸会与宗教自由
  • 一    宗教自由的定义
  • 二    宗教自由的斗争
  • 三    浸会力争的宗教自由
  • 四    到美洲去
  • 五    世界浸联会与宗教自由
  • 附录四    今日的美南浸会
  • 一    宣传福音的收获
  • 二    组织的改进
  • 三    宗教热诚的增加
  • 四    教育的进步
  • 五    影响和发展
  • 六    一九四八年的概况
  • 附录五    美南浸会国内佈道之过去与现在
  • 一    组织
  • 二    挣扎时期
  • 三    拓荒时期
  • 四    扩展时期
  • 五    悲残时期和胜利
  • 附录六    帝俄与苏俄的浸会
  • 一    背景
  • 二    第一浸会教会
  • 三    一个孩子的影响
  • 四    最初的逼迫
  • 五    布尔什维克之下的情况
  • 六    工作概况
  •    插图索引
  • 汉英译词对照表
  •    英汉译词对照表及索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