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育学伊泽修二PDF下载,张元杰阅,三屋大五郎译,汉译教育学译著

简介:

日本近代教育奠基人伊泽修二(1851-1917)的代表作《教育学》,这是东亚首部融合西方教育理论与本土实践的系统著作,深刻影响了中、日、韩三国教育现代化进程。

截图:

教育学伊泽修二PDF下载,张元杰阅,三屋大五郎译,汉译教育学译著插图

目录:

  • 第一篇    总论
  • 第二篇    智育
  •    发端 物我之别、心之定义、智情意之区分、及关系
  • 第一章    直觉力
  • 第一    必须普有之观念
  • (甲)    存在之观念
  • (乙)    空间之观念
  • (丙)    时间之观念
  • (丁)    人体同一之观念
  • 第二    论必须普有之观念为直觉
  • 第二章    表现力
  • 第一    外觉性
  • (甲)    感觉及感觉器之定义及各种之感觉器
  • (乙)    形质之定义及种类
  • (丙)    外觉性之定义
  • 第二    内觉性
  • 第三    表现力之定义——教育上之价值
  • 第四    论五官教养之法及其要
  • 第五    结论
  • 第三章    再现力
  • 第一    心绪
  • 第二    妄想
  • 第三    记性
  • (甲)    记性之定义
  • (乙)    思想之伴生
  • (丙)    论记性之类别及用法
  • (丁)    论记性教养法
  • (戊)    记性于教育之价值
  • 第四    想像
  • (甲)    想像之定义
  • (乙)    想像之种类
  • (子)    美术的想像
  • (丑)    理学的想像
  • (寅)    读书的想像
  • (丙)    论养成想像力法
  • (丁)    想像力之教育的价值
  • 第四章    省察力
  • 第一    反省力即思想
  • (甲)    思想之定义及方法
  • (乙)    比较、抽象、概括及汇类之法
  • 第二    概念
  • (甲)    概念之定义及名称
  • (乙)    概念之关系
  • (子)    概念对物体之关系
  • (丑)    各概念相互之关系
  • (丙)    概念阶级
  • (子)    属及种之别
  • (丑)    属差及种差
  • (寅)    论理的分类法
  • 分类之规则
  •    分类之用法
  • (丁)    概念之定义
  • (子)    概念之论理的定义
  • (丑)    论理的定义规则
  • (寅)    论定义之教育上所以为必要
  • 第三    辩决
  • (甲)    辩决之定义
  • (乙)    辩决之原行
  • (丙)    辩决之种类
  • (子)    肯定及否决
  • (丑)    全决及特决
  • (丁)    辩决就主位而表明何者欤
  • 第四    推理法
  • (甲)    推理法之定义
  • (乙)    推理法之种类
  • (子)    归纳推理法
  • (丑)    酌例推理法
  • (寅)    演绎推理法
  • (卯)    指斥推理法
  • (辰)    盖然推理法
  • (丙)    推理力所以必要于教育
  • 第五    省察力之定义
  • 第三篇    德育
  • 第一章    情性
  • 第一    情之定义及种类
  • 第二章    情绪
  • 第一    本能上之情绪
  • (甲)    喜
  • (乙)    忧
  • (丙)    同感
  • 第二    道理上之情绪
  • (甲)    笑乐
  • (乙)    美妙
  • (丙)    高妙
  • (丁)    自得及悔恨
  • 第三章    情款
  • 第一    善意情款
  • (甲)    亲族及朋友之爱
  • (乙)    本国之爱
  • 第二    恶意之情款
  • (甲)    怒
  • (乙)    忌嫉
  • (丙)    报复
  • 第四章    欲
  • 第一    嗜欲
  • (甲)    饮食等
  • (乙)    休憩及睡眠
  • 第二    愿望
  • (甲)    生存
  • (乙)    富有
  • (丙)    学识
  • (丁)    权势
  • (戊)    尊敬
  • (己)    群交
  • 第三    希望及恐惧
  • 第五章    意志
  • 第一    意之定义
  • 第二    意与智及情之关系
  • 第三    在意之紧要二原力
  • (甲)    捡择力
  • (乙)    执意力
  • 第四    人有道理则不可不任捡择之责
  • 第五    论立志之法
  • 第六    论造成人品之法
  • 第七    论志向与人性之关系
  • 第八    结论
  • 第九    本性之定义
  • 第六章    习惯
  • 第一    诸种感情与习惯之关系
  • 第二    论可作善美之习惯
  • 第三    细行之势力
  • 第四    习惯与时间之关系
  • 第四篇    体育
  • 第一章    总论
  • 第一    体育之目的
  • 第二    体育之理论
  • 第三    体育之方法
  • 第二章    论所关身体成育并其保全之要项
  • 第一    食物
  • (甲)    食物之类别
  • (乙)    食物之调和
  • (子)    食物调和之比例
  • (丑)    脂肪质食物与痨症之关系
  • (丙)    食量
  • 第二    衣服
  • (甲)    穿衣之目的
  • (乙)    用品之种类
  • (丙)    衣服上之注意
  • 第三    住居
  • (甲)    空气之作用
  • (乙)    沼气之毒性
  • (丙)    不净空气之感势
  • (丁)    通气法
  • 第三章    运动
  • 第一    论运动之理法
  • 第二    论运动之种类及方法
  • (甲)    自由运动
  • (子)    一般运动
  • (丑)    急剧运动
  • (寅)    杂种运动及技术
  • (乙)    规定运动
  • (子)    规定运动之目的
  • (丑)    操法之种类
  • 徒手演习
  •    器械演习
  • 第三    论运动所及于各系统之效验
  • (甲)    筋肉系统
  • (乙)    血行系统
  • (丙)    呼吸系统
  • (丁)    皮肤系统
  • (戊)    营养系统
  • (已)    神经系统
  • 第四章    静息
  • 第一    休憩
  • 第二    睡眠